2024年08月23日

近3年来,北京市万元GDP计税污染当量数年均下降8% “数”说北京生态“颜值”新变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作为国家首都和我国城市的代表,北京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着力解决大气污染等系列“大城市病”,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环境更优美。

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降幅达到64.2%,连续3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应用“基坑气膜”,施工工地防尘效果达到90%以上

通州大运河畔,一个巨大的白色“气球”格外吸引眼球。这是今年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施工工地罩上的“气枕式”充气膜,也是目前北京市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跨度最大、面积最大的“基坑气膜”。

“‘基坑气膜’是一种兼具防尘、降噪、节能、防火、智能化的绿色施工新工艺,内部施工时,‘基坑气膜’可以隔绝对外面的扬尘影响,防尘效果达到90%以上。而且有了气膜的隔绝,噪声也同比下降了70%。”工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搭配喷淋、通风和光照系统,气膜内搭建起一个恒温恒湿的舒适作业场域,既可加快工程进度,又可改善施工环境,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北京市施工工地种类多、数量大、易扬尘的实际,今年3月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各行业3095个施工工地、134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和混凝土搅拌站、582个限额以下工地纳入清单监管,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开展“绿牌工地”创建,近三成工地挂上“绿牌”开展绿色施工。全市首批5项工程应用6个“基坑气膜”,有效控制扬尘、噪声等污染。今年3月—5月,房建、地铁工地、混凝土搅拌站周边道路扬尘负荷分别同比下降17.5%、46.3%、54.3%。

北京市税务部门积极加强与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的常态化协同共治,充分发挥税收激励作用,对申请纳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先进项目名单的“基坑气模”项目,适用和“绿牌工地”一样的环保税减免50%优惠政策。

“目前,北京现有‘基坑气膜’项目已全部享受环保税减免50%的税收优惠。各相关部门协同共治的做法,成为税收参与首都环境治理和大气质量改善的‘新样板’。”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节能降碳,每万元GDP计税污染当量数年均下降8%

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家集琉璃古法烧造技艺保护性生产、琉璃文化传承推广、文化创意办公于一体的中国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

据介绍,产业园正在致力于打造“零碳园区”,投资1000万元购置了先进的空气净化和尾气回收设备,实现760多年琉璃烧制技艺的活化传承。同时,通过拓展园区绿化面积、节能降耗改造、铺设光伏发电系统、建设二氧化碳捕集线等举措,加速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每年可发电70余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0余吨。

“环保系统改造,不仅加快了园区绿色转型升级步伐,而且大幅减少了环保税税基,为我们节省了税款,激励我们进一步深化‘零碳园区’建设。”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人于海燕表示。

和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样,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这几年也在向“绿”而行,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我们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进行技术升级和环保治理,陆续完成锅炉煤改气、洗瓶水循环利用系统以及酿造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等项目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从2018年的1.02万千克降低至2023年的0.51万千克,排放量减少了一半,减免环保税20万元。”牛栏山酒厂副经理张振表示。

“减免的税款我们继续用于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治理,实现源头控制、达标排放,在推进能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转型的路上行稳致远。”张振说。

为鼓励企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北京市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分析、一对一上门辅导、面对面指导申报等方式,强化绿色税制政策辅导,鼓励企业投入节能环保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环保税开征6年来,全市环保税减免超过20亿元。

绿色税制持续释放“绿色效应”。近3年来,北京市每万元GDP计税污染当量数年均下降8%,应税排污企业户均污染物当量数年均下降3%,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当量数年均下降3%,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当量数年均下降分别为5.7%、8.3%和25.8%;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比重超30%

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超大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人均水平的1/30,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

节水,成为生产、生活都必须要面对的考题。

不久前,北京稻香水质净化有限公司(稻香湖再生水厂)二期工程正式启用,日处理污水规模可达8万立方米,有效改善当地约100万人口生产生活环境。

作为北方地区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也是北京首座集污水处理、水质深度净化、水资源综合利用、地下处理设施与地上景观公园于一体的再生水厂,稻香湖再生水厂一期、二期工程不断优化和创新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出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从生活污水进入水厂生产系统,到变成清亮的再生水,只需要14个小时,就可以直接排放补给河道供水、绿化用水和中水回用。”公司总经理郭泓利介绍说,受益于取用污水处理再生水免征水资源税的政策,企业税收负担得到了减轻,而且企业非常注重净水污染物的处理,应税污染物都不超过排放标准,2023年环保税还减免700多万元。

2017年底北京纳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北京市税务部门通过落实水资源税政策,引导高耗水行业采取改用再生水、配置污水回收循环使用设备、回收利用雨水,促进了企业用水方式的有效转变和行业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已达到12.7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占总用水量比重超30%。近10年来,北京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9.30立方米、累计下降32.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63立方米、累计下降15.59%,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以来,北京地下水水资源税征收水量年均减少0.13亿立方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绿色税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有乾表示,北京市税务部门将按照税务总局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绿色税收政策,有效服务绿色税源,积极引导绿色消费,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能助力。

相关资讯

返回列表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