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减税降费推动创新创业热潮不断涌现——税惠风正劲 潮涌大湾区

珠江之畔,南海之滨,横跨三地的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年有余,一个活力迸发、创新涌动的世界级湾区正茁壮成长。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实施以来,税务部门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在增进税收协同、用好税收政策、创新服务手段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伴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和营商环境优化创新举措的推出,大湾区“虹吸效应”逐渐凸显,创新创业热潮不断涌现。

减税降费产业发展有干头

今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这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研发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不同的检测设备。公司董事长杨耀光介绍,公司检测仪器均是自主研发,功能上可以媲美海外设备,而产品成本更低。他透露,目前公司正与境外一家环保企业合作研发一项技术,每年同时会进行8到10项新技术的研发。

“近三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减免所得税367万元,享受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超过1500万元。”杨耀光表示,“个税起征点提高之后,我们初步测算员工税负可以减少4成左右。当然,钱会继续用到扩大再生产上,以及增加研发人员。”

企业账本里看“蓝图”,一个瞄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清晰可见。一大批企业已将减税降费这些“省”出来的税费,用在了培植新动能、引入新技术、增强创新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刀刃”上。

扎根深圳36年的港资企业东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简兆强介绍,近3年来,企业共享受到研发加计扣除6000多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900多万元。目前,在国家减税降费等政策帮扶下,企业已成长为全国最大注塑模具制造出口商。

大湾区各项税收红利叠加带来创新研发的加速推进,带来了战略性高科技行业集聚效应的不断显现,行业品牌战略朝着“高精尖”方向迈进。今年7月,《财富》杂志发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大湾区入围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创新能力强、湾区产业链进一步升级。

“减税降费政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表示,从短期看,能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稳定粤港澳大湾区就业;从长远看,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税源、拉动投资和消费、促进财政可持续,进而为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合作增效互联互通有看头

要做好湾区建设的“税”字文章,真正减轻纳税人、缴费人税费负担,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税务部门之间、各有关领域之间的协调合作也很关键。

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与港澳地区的税收合作。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第五议定书,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署《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第四议定书,对于促进内地与香港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双向流动,促进内地与澳门间资本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和深圳市税务部门召开密切税收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度第一次联席会议,从密切区域协作、推动税收政策落实、开展重点政策研究等7个方面共31项内容开展合作,研究共建香港、澳门、广东省、深圳市四方税务合作机制相关事宜,目标直指湾区税收管理服务深度合作。

税务部门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发展定位、不同产业优势特点创新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政策和措施。比如佛山在家电制造、陶瓷制造领域地位举足轻重,对外贸易往来频繁,广东税务部门就有针对性地在佛山试点“国际汇税通”系统,目前在全省推广运用。横琴新区税务局紧扣大湾区纳税人跨境办税需求,借助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系统率先实现326项办税服务“一次不用跑”,有效提升跨境纳税人办税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办税成本。

港澳智慧城(横琴)项目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容建国告诉记者,有了横琴税务部门推出的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平台,以前需要分别给港澳股东盖章签字后提交税务部门的税务申请表文件,现在10到15分钟便可以办理好。截至目前,横琴V-Tax已为超过1.2万人次提供了可视化智能联办服务,其中港澳纳税人占了一半。

此外,以税收搭台,促进企业、行业多层面深化交流,在加强财税行业交流、加强企业辅导、国际税收政策研究与落实四个方面深耕发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也是税务部门助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新尝试。

行业层面,广东税务进一步加大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税务学会、工业总会等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目前以粤港澳台税收征管研讨会为代表的一系列行业交流会议,已逐步发展成粤港澳税收学术交流、资讯互通、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企业层面,搭建平台加强合作交流,盘活粤港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细胞”。自2015年以来,广东税务部门持续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主题开展大型政策宣讲活动,携手香港、澳门税务学会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详尽的税收政策辅导,帮助“走出去”企业了解被投资地的税制,解决税收争议。

税收赋能创新创业有劲头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优质的营商环境形成了一股“引力”,让人才资源在大湾区企业中、创业青年间、教研人员间自由流动,协同创新效应明显。

科研人员“留得住”,高端人才“引得来”,税收优惠为企业人才揽留加码。

在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一台白色、四方形的打印机摆放在入门显眼处,机身印着“中国人自己的打印机”红字。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实现技术自主,对于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纳思达而言是一份厚重的责任。“专利对研发来说,是基石。”副总裁张剑洲介绍,公司全球员工人数近2万人,集团年销售规模超过200亿元,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地区。他十分看好粤港澳大湾区个税补贴为公司吸纳全球顶尖人才带来的引力。

张剑洲透露,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要招聘一名集成电路方面的人才,开出最低年薪也要20万元,而更多人才都达到年薪百万元。“如果没有个税支持,企业负担不轻。”记者了解到,不少大湾区城市的个税补贴目标对象包括人工智能、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重大装备与机器人就业创业人士。张剑洲说:“大湾区税收优惠补贴出来后,企业招聘境外优秀人才负担更小。而且我们招人也更加容易了。”

港澳青年“湾区创业”,创业平台“拔节劲长”,税费优惠空间助推增加“湾区人”身份认同。

珠澳交界,拱北口岸,粤澳双牌的车流来往两地,见证着两座城市的发展与融合。澳门人何子锋便是常常穿梭两地人流中的一位。怀揣着技术和创业的热情,他来到广东珠海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创立了珠海莲鸿科技有限公司。“澳门税率很低,如果按年薪50万人民币计算,在澳门一年只需要缴税2万元,在内地则需要缴6万元。”如今有了人才个税补贴,预计年底他可以申请约4万元的个税补贴优惠。“大湾区的建设,给了我们港澳青年很好的创业平台。”

“我来自香港,今年28岁。2015年从海外留学回来,选择在广州创业。”广州独链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CEO吴国晋说起自己的创业选择,“一是内地对于港澳初创企业来说有成本优势,二是我看到政府出台了‘科创十二条’等利好政策,三是这边互联网行业发展更快,市场非常有潜力,所以过来了。”

来湾区创业的人多了,一个个创新创业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是一个服务港澳和内地青年创业创新的孵化器,截至目前累计孵化336个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7家,横琴新区税务局在这里设置了税务服务咨询台,为创业者面对面讲解税收政策。在佛山工合空间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现入驻的项目中一半是来自港澳的创业团队,负责人、香港青年叶兴华感叹:“在大湾区创业,青年人机会更多,大家不妨来大湾区看一下!”

高端人才“双向流动”,科研要素“有效聚合”,大湾区人才高地迎来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离不开加强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和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第五议定书,解决了两地教师和研究人员对于税收待遇的担忧,有效促进内地与香港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双向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专门针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吸引他们到大湾区工作而给予财政补贴,是一种单向税收激励,而第五议定书的税收优惠是一种双向税收激励,可以有效促进内地与香港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双向流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罗秦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开放带来的“脉动”效应正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内地和香港教研人员跨境从事教育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人才和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加速流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全省已建成近5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平台,港澳青年在广东的创业团队已达到600个。

“税惠”赋能,湾区潮起。当前的大湾区,要素流动加速,区域创新活力迸发,新兴业态蓬勃,经济辐射能力持续扩大,朝着比肩世界一流湾区的方向阔步迈进。

相关资讯

返回列表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