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法实施一年来 宁夏纳税人很关注计税依据问题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以下简称印花税法)实施一周年。国家税务总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数据显示,2022年7月1日以来,印花税咨询总量超过1万通,计税依据问题最受关注。
合同所列金额不一定包含增值税
营改增后至印花税法实施前,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否包含增值税,始终是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印花税法第五条明确,应税合同和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均为所列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一般来说,在企业实际经营中,合同所列金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仅列一个金额,此时无论合同所列金额是否包含增值税税款,均以合同所列的这一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另一种是合同包含两个金额,即除合同约定总金额外,还单独列明增值税税款,部分合同进一步拆分为不含税销售额和增值税税款。此时,根据印花税法第五条,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不包括单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仅以不含税金额作为计税依据。
例如,2023年5月,A公司向B公司购买一台设备,双方签订合同约定总金额为113万元;同月,A公司与C公司签订购买器械的合同,约定含税金额亦为113万元,且在合同中记载了增值税税款为13万元。已知A公司印花税属于按季度申报,买卖合同的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三,且A公司、B公司、C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A公司与B公司所签订的设备买卖合同未列增值税税款,只有总金额113万元,那么,计税依据为113万元,也就是说,A公司购买设备应缴纳印花税为1130000×0.03%=339(元)。
A公司与C公司签订的器械买卖合同中,列明不含税金额100万元,又列明了增值税税款13万元,依据政策规定,印花税计税依据不含列明的增值税税款,即为100万元,A公司应缴纳印花税1000000×0.03%=300(元)。
合同所列金额与结算金额不一致
合同所列金额与结算金额不一致,该如何确定印花税计税依据,也是很多纳税人较为关注的问题。例如,常见的建筑工程合同,预算与结算时会出现价差;再如,交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需要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纳税人如果遇到上述问题,应分情况处理。
情形一:金额不一致,所列凭证金额未变更。例如,6月初,D公司与E公司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金额为20万元,合同约定执行政府定价。6月底,因政府价格调整,实际货款结算金额为18万元,双方未对合同金额进行修改。也就是说,合同所列金额与结算金额不一致,同时未变更合同所列金额。《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事项政策执行口径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2号,以下简称22号公告)明确,此时应以合同所列金额为计税依据,即应以20万元作为计税依据,D公司与E公司均应缴纳印花税为200000×0.03%=60(元)。
情形二:金额不一致,所列凭证金额已变更。例如,3月,F公司与G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约定金额为50万元,且已按规定申报缴纳印花税150元(500000×0.03%)。6月,因移送时货物损坏较多,实际结算金额为45万元,当月签订补充合同,将原合同约定金额改为实际结算金额。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根据22号公告,变更后所列金额减少的,纳税人可以就减少部分的金额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或者抵缴印花税。即F公司可以申请退还多缴的印花税50000×0.03%=15(元)。需要注意的是,F公司如果是以贴花的形式,完成印花税纳税义务,由于印花税税票是在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画销的,因此无法退还、抵缴税款。所以,当合同涉及金额有变动时,纳税人需要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既可以准确计算印花税税款,又可以避免其他经营风险。
多方当事人共同书立合同
日常生活中,合同多为双方签订,但也有一些印花税应税凭证,如多人合租、多个承包方承包建筑工程等,涉及多个当事人。对此,印花税法和22号公告规定,同一应税凭证由两方以上当事人书立的,按照各自涉及的金额分别计算应纳税额;对涉及两方以上且未列明各自涉及金额的,计税依据以纳税人平均分摊的应税凭证所列金额确定,也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例如,李某将自有上下两层的商铺出租给张某、孙某、王某,签订合同约定年租金共计22万元,其中张某租用第一层租金为12万元;第二层由孙某和王某共用,租金共计10万元。基于此,四位当事人均为印花税纳税人,租赁合同税率为千分之一,依照印花税计税原则,李某应就合同全额缴纳印花税,缴纳220000×1‰=220(元);张某就涉及的12万元缴纳印花税,缴纳120000×1‰=120(元);由于第二层商铺由孙某和王某共用,合同中未列明各自所承担金额,按政策规定,双方应平均分摊所列金额10万元,所以,最终孙某与王某分别确定的计税依据则为5万元,孙某、王某分别缴纳印花税50000×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