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产业:向高端化升级关键靠创新
【新闻回放】6月2日—5日,以“墨绘未来产业、共创烯材时代”为主题的第六届京津冀石墨烯大会在北京市房山区燕山举行。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新材料企业,集中展示了石墨烯锂电池材料、石墨烯固态均热板等200余件新技术新产品。
6月4日,当记者走进第六届京津冀石墨烯大会现场,各种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竞相通过互动体验项目,感受石墨烯发热地铁系统模型、氢动力无人机、氢能电动车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带来的便利。经过多年发展,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已经被公众所熟知。多位参展商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石墨烯大会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而且吸引了更多的普通消费者。石墨烯这一“21世纪最神奇的材料”,大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思。
作为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硬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所说,石墨烯可能是唯一一个从量子理论到应用的实例。据了解,单层石墨烯的厚度只有0.335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20万分之一,但其理论强度却是钢的200倍!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链已初步建立,涵盖从原材料研发、制备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产业化的初步应用,在全球石墨烯产业化的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据《光明日报》报道,从2011年起,我国关于石墨烯的文章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接近6万篇,远远超过第二名美国的2万多篇;我国申请的石墨烯专利占了全球的70%以上,在全球遥遥领先。从企业总数来看,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4年5月中旬,我国现存石墨烯相关存续(在业)的企业数量达7.8万家,并且呈现迅速增长之势。作为材料界的“网红一哥”,石墨烯发展前景广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到了2025年,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总体目标有望突破千亿元。
不过,石墨烯日益“火热”的同时,也隐藏着危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彭海琳等业界专家曾多次指出,我国目前的石墨烯研究仍处在产业化前夜。相关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当下,而不是关注未来。刘忠范更是直言,虽然我国石墨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存在发展质量不高、企业研发被市场左右、拥有高端技术的领军企业匮乏、重复建设等问题。“对石墨烯的研究要有耐心,既只争朝夕又久久为功。”刘忠范说。
近两年,为了推动石墨烯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相关政策。如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将石墨烯材料列入鼓励类目录;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通告》,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布法制备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石墨烯改性发泡材料、石墨烯改性润滑材料、石墨烯防爆电伴热材料6种石墨烯入选目录。
事实证明,发展新材料、开辟新赛道,是解决诸多“卡脖子”难题、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在税收支持政策方面,虽然没有直接针对石墨烯行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但是我国为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出台了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新购进设备、器具一次性100%加计扣除优惠等多项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用好这些税收支持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对于石墨烯相关领域企业而言,要向高端化升级,关键在创新。当务之急,是应妥善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根据国家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导向,将更多的长期投资变为耐心资本、创新资本,通过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石墨烯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