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税会差异到底对净利润有影响吗?
暂时性税会差异到底对净利润有影响吗?
我的理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没有影响,是不是也对净利润也没有影响。比如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所得税调增,增加所得税费用,但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所得税费用。但暂时性差异对损益金额*0.75,也很合理啊。
解答:
通常情况下,你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二者可以对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不产生影响。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对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影响。下面举例说明:
1、可弥补亏损
比如,企业发生可弥补的亏损100万,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费用”2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25万元
【结果】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本来的利润是-100万元,结果因为确认递延所得税导致净利润变成了-75万元,对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25万元的影响。
假如该企业的可税前弥补亏损期限是5年,到第5年后还有20万元的亏损无法税前弥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剩余金额必须终止,因此,在第5年需要做如下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5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万元
【结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因为终止确认可弥补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5万元的影响。
2、税率变化的影响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跟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紧密相关,当税率发生变化时,对二者都会产生影响,最终导致也会对当期的净利润产生影响。
比如,某企业按规定享受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做了纳税调增100万元,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年的税率是25%,按规定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5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万元
该项暂时性税会差异,虽然让企业当期少交企业所得税,但是并没有对净利润产生影响。如果该企业在次年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满足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等,实际税率从25%变成了15%,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调整额=100万元×(25%-15%)=1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0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10万元
【结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仅仅因为税率的变化,就会对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产生10万元的影响。
3、租赁业务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第一条规定,在租赁开始日就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租赁开始日,只要确认的“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存在差异,且该差异按照税法规定不得当期税前扣除的,就会产生“所得税费用”,后续就会对当期的净利润产生影响。
在租赁期间,“使用权资产”通过折旧的形式减少,一般采用直线法;而“租赁负债”的减少与变化,一是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租赁付款额),二是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期(每月)的变化金额肯定是不一致的。在租赁期间的年末12月31日关账前,需要重新按照“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的余额确认递延所得税金额,与期初金额之间的差额,直接在当期进行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之间的差异计入“所得税费用”,直接影响当年的净利润。
会计分录通常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
当然,如果在租赁期间,承租方的实际税率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叠加影响。
总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因为暂时性差异确认与调整递延所得税,可能对当期的净利润产生影响,也可能不产生影响,需要结合具体业务具体分析。